close

這首大練習曲的中文譯名或許是《小鈴》更爲恰當
李斯特聼了帕格尼尼暱稱《小鈴》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根據聽到的旋律和印象寫成的。

/
    李斯特的《鐘》 李斯特 (Franz Liszt, 1811 - 1886) 是匈牙利的作曲家、鋼琴家、和教育家, 他的鋼琴演奏風靡了十九世紀的歐洲。 據説今天鋼琴音樂會的許多“規矩” 都是他留下來的。比如全場背譜演奏、 將聽眾置於鋼琴的右手邊、以及使用 獨奏會(Recital)這個名詞。 他也是一位重要的作曲家,作品涵蓋極廣, 以鋼琴爲主,其中的《旅遊歲月》 (Années de Pèlerinage , Years of Pilgrimage) 可以稱爲他的代表作,從高技巧的艱難曲子, 到隨性真情的小品都羅致在内。 《鐘》(La Campanella) 原是帕格尼尼 b 小調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最後樂章的暱稱, 因爲在樂曲裏使用了小手鈴的緣故, 所以中文的譯名或許是《小鈴》更爲恰當。 李斯特聼了此曲的演奏之後,大爲讚嘆, 他根據聽到的旋律和印象寫成了 帕格尼尼大練習曲 (Grand Paganini Etudes, S141) 其中六首曲子的第三首即是《鐘》(La Campanella)。 師大陳玉芸教授說, 「鐘」雖然名為練習曲,卻是演奏會上, 能輕易地獲得喝采的最佳曲目。 李斯特以變奏音型賦予各段主題以不同的風貌。 由於其高難度技巧之難以練習與臨場失誤率之難以掌控, 因而成為大部分學生既愛又怕的曲目。。

    李斯特的《鐘》(Andre Watts 演奏)
    /


Evgeny Igorevich Kissin 的演奏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ushiner 的頭像
    mushiner

    Here and Now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