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何占豪和陳鋼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化蝶)

何占豪和陳鋼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化蝶

《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The Butterfly Lovers」),
常簡稱為《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或《梁祝》,
是由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何占豪和陳鋼
以上海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為基礎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
何占豪提供主旋律、陳鋼編成管弦樂曲、俞麗拿修訂並首演。

何占豪是紹興土戲與越劇世家出身,
24歲考入上海音樂學院專攻小提琴。
在《梁祝》之前,何占豪已經根據越劇曲調
寫了一個弦樂四重奏《梁祝》,
陳鋼是何占豪作曲系的學長,
父親陳歌辛也是作曲家,周璇許多名曲都是出自他手,
陳鋼自幼接受嚴格的西洋音樂教育,
二十歲進入上海音樂學院以後,
參與何占豪組織的「中國小提琴民族學派實驗小組」,
接觸到《梁祝》旋律後,陳鋼全身心地投入編曲創作,
陳鋼和何占豪兩人的合作,
終於成就了《梁山伯與祝英台小提琴協奏曲》。
1959年5月27日在蘭心大戲院進行首演,
小提琴獨奏為上海音樂學院學生俞麗拿,
首演一舉征服所有觀眾,要求當場再重新演奏一次,
以後即成為當代中國古典音樂的代表作。

曲子的結構,一般劃分為:
1. 呈示部 引子與主題 / 同窗共讀 / 十八里長亭相送
2. 發展部 抗婚 / 樓台相會 / 山伯臨終 英台投墳
3. 再現部 化蝶 尾聲

在〈哭靈投墳〉裡,樂隊以最強的力度傾瀉出怨憤與同情,
〈化蝶尾聲〉,緊接在樂曲最高潮的〈哭靈投墳〉之後,
長笛以輕柔的力度、緩慢的速度,
使音樂重新回歸於安詳、寧靜的氣氛。
長笛美妙的旋律,結合豎琴的滑奏,
把人們引入了天堂仙境。
在加弱音器的弦樂背景下,
第一小提琴與獨奏小提琴
再次奏出令人難忘的愛情主題,
仿佛化為彩蝶的梁、祝在鮮花叢中翩翩起舞,
訴說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

(作品介紹取材自《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品赏析》,《維基百科》)

這裡貼的版本,獨奏者是西崎崇子,
由 James Judd 指揮New Zealand Symphony Orchestra演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