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古典音樂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首大練習曲的中文譯名或許是《小鈴》更爲恰當
李斯特聼了帕格尼尼暱稱《小鈴》的第二小提琴協奏曲,根據聽到的旋律和印象寫成的。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成田為三在師範畢業教了一年小學後,進入東京音楽學校就讀
這首海濱之歌(浜辺の歌)即是他在東京音楽學校念書時的作品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個聖誕夜發生在巴黎藝術家區的愛情故事,
故事男女主角詩人魯道夫(Rudolf)和女裁縫師咪咪(Mimi)在聖誕夜一見鍾情,墜入情網。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舒曼雖然在作曲上很有成就,但是他的知名度遠不及他的太太克拉拉。
克拉拉當時是歐洲鋼琴演奏的第一把交椅,有時候舒曼陪著太太旅行,還被問說:「你是不是也吃音樂飯?」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帝女花即崇禎皇帝的女兒,長平公主。
明亡,父王遇難,長平公主落難,化作尼姑,隱居於庵堂中...。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雙重協奏曲是布拉姆斯的大提琴家朋友的委託創作,
本來是為大提琴寫一首協奏曲,可是布拉姆斯另有打算,起了一箭雙鵰的計劃。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鋼琴組曲展覽會之畫是穆索斯基
爲了紀念在39歲就因動脈瘤去世的藝術家和建築師朋友哈特曼而作的。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芬加爾岩洞是坐落在蘇格蘭内海的海布浬德斯群島的一個岩洞,
孟德爾頌在1829年第一次到英格蘭和蘇格蘭旅行,在一個暴風雨晚上參觀了這個自然奇觀。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德爾頌的八部鋼琴小品集《無言歌》
是所有學習鋼琴的學生常常會彈到的曲子。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歌以清暢的旋律和由分解和絃構成的柔美的伴奏,
描繪了一幅溫馨而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圖景。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提起“音樂神童”,大家都想到莫札特,這當然無可非議。
但是除了莫札特之外,還有別的音樂神童,孟德爾頌即是其中的佼佼者。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9年2月3日是孟德爾頌200周年的冥誕,
這首結婚進行曲是他寫的劇樂《仲夏夜之夢》的一部分。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孟德爾松的這首小提琴協奏曲,雖然遵循傳統的形式,
但是有很多創舉,例如它是第一首一開始就由小提琴起音的小提琴協奏曲。

/
    孟德爾松的《 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孟德爾松(Felix Mendelssohn, 1809-1847)生在德國, 是古典音樂浪漫時期早期的一位大作曲家, 也是繼莫札特之後被公認的另一位音樂神童。 十四嵗之前,就寫了十二首弦樂交響曲, 十五嵗寫了第一首真正的交響曲, 有名的弦樂八重奏完成於十六歲, 仲夏夜之夢裏的序曲完成於十七嵗, (整個仲夏夜之夢的音樂要到33嵗時才被委託作曲。) 在1838年,孟德爾松就答應為他的小提琴手好朋友 寫一首小提琴協奏曲,但是要到了1844年才完成, 這其間,孟德爾松常常就協奏曲的細節和他的好朋友請教, 果然在1845年第一次公演時就飽受歡迎, 從此成爲古典音樂會中的經典曲目, 是學習小提琴的學生必學,音樂競賽裏經常出現, 以及所有名小提琴家都要表演的曲子。 孟德爾松的這首E小調小提琴協奏曲(作品64號) 可以算是浪漫時期的第一首著名的小提琴協奏曲, 雖然遵循傳統的形式,但是有很多創舉, 例如它是第一首一開始就由獨奏小提琴起音的小提琴協奏曲, 而且全曲三個樂章,一氣呵成。 至於曲調裏音思的細膩精致、富有感情就更不用説了。 全曲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非常熱情的快板 第二樂章:行板 第三樂章:不太甚的稍快板 – 非常活潑的快板

    第一樂章:非常熱情的快板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21號鋼琴協奏曲完成於1785年,是莫札特最受喜愛的作品之一,
尤其是第二樂章,給人非常平和的感受。

/
    莫札特的《第21號鋼琴協奏曲》莫札特(1756-1791)一生寫了27首鋼琴協奏曲, 從十一二歲開始,他即把別人的奏鳴曲改編成協奏曲, 到了十八歲(第5號)以後才算開始真正地寫他自己的作品, 一般把他的第20號以後的鋼琴協奏曲算是主要作品。 第21號鋼琴協奏曲完成於1785年, 編號 K467號,C大調, 是莫札特最受喜愛的作品之一, 全曲流暢清爽, 尤其是第二樂章,給人非常平和的感受。 全曲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莊嚴的快板 第二樂章, F大調的行板 第三樂章,極活潑的快板

    第二樂章, F大調的行板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幻想即興曲》是大家最爲喜愛的蕭邦鋼琴曲之一,
可是遲遲到他死了以後才出版,據説是因爲蕭邦不滿意,覺得還不夠“即興”。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首小夜曲怪好聽的,大家對它也一定是耳熟能詳,
但是對它的作者“德利果”可能就莫宰羊了。

/
    德利果的《小夜曲》這首小夜曲怪好聽的,大家對它也一定是耳熟能詳, 但是對它的作者“德利果”可能就莫宰羊。 德利果(Riccardo Eugenio Drigo, 1846-1930) 是意大利人,但是他的名聲卻是建立在俄國。 他是芭蕾舞曲和歌劇作曲家,也是舞台劇的導演, 他自己的鋼琴也彈得不錯。 他是俄國聖匹得堡帝國劇院的音樂總監, 也是帝國芭蕾舞團的音樂指導。 寫了不少芭蕾音樂,也改編了不少前人的芭蕾舞劇, 這首《小夜曲》即出自他寫的芭蕾舞劇Harlequinade。

德利果的《小夜曲》(長笛:James Galway)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霍夫曼船歌是法國浪漫時期作曲家奧芬巴哈最有名的作品,
出自於他所作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中的第二幕及第三幕。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柴可夫斯基的這首有名的 D 大調弦樂四重奏,
是叫財政困難給逼出來的曲子,短短的兩個月之内就完成了。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根據拉威爾自己的説法,這首孔雀舞曲並非為某一位公主而寫,
只是想捕捉宮廷裡孔雀舞的那股氣氛。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據説莫札特本人並不會吹豎笛,
但是他在此協奏曲中淋漓盡致地發揮了豎笛的燦爛技巧。

mu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